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766全讯白菜网报 >信息门户(校内)
X
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!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悦读 > 正文

悦读

在《四月物语》里,探寻春的隐喻

文章来源: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:文/罗雅文 图/罗雅文 校对:经鹏艳 审核:王毅 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08日 点击数:
图片 校对 经鹏艳
审核 王毅 终审

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”,这是白居易的四月;“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,是燕在梁间呢喃”,这是林徽因的四月;“你不发一语,但清风、凉雨、落花、暖阳都在替你言语”,这是岩井俊二的四月。在岩井俊二的镜头下,一个关于春天、暗恋、成长的故事正徐徐展开。

东京的雨水,总是带着一种宿命般的缠绵,如同岩井俊二用16毫米胶片精心捕捉的《四月物语》,宛如一册被春雨洇湿的青春手札。当少女榆野卯月紧握着那把暗红雨伞,穿梭于新宿街头的熙熙攘攘时,镜头里漂浮的雨丝与书页间轻轻抖落的尘埃,交织成一张关于成长与蜕变的隐喻之网。这部仅有67分钟的影片,却将四月的温柔、沉重与生机,悉数封存于时光的琥珀之中。

17岁少女榆野追随暗恋的学长山崎考入武藏野大学,从北海道独自来到东京读书。海道的雪还尚未在榆野的记忆中完全消融,她已站在东京的十字路口,反复校准着微笑的弧度。似是对新生活充满期许与忐忑,她将制服的第二颗纽扣系了又系。在东京的公寓里,榆野笨拙地烹饪咖喱,邻居的戒备让她手足无措;课堂上被问及择校理由时的语塞,暴露了少女与世界的隔阂。导演刻意弱化了传统叙事中的戏剧冲突,将榆野在东京的日常拆解成零散的蒙太奇片段:参加钓鱼社时鱼线缠绕的窘迫,电影院独自观影时被座椅夹住裙摆的慌乱,骑着单车迷失在樱花隧道时的急促呼吸……这些笨拙而真实的生存练习,恰恰是青春最本真的质地。正如岩井俊二用留白构建的都市迷宫里,武藏野书店成为少女的临时避风港,书店里永远擦不净的玻璃窗,朦胧中透出的,正是成长必经的迷雾与探索。

影片中的雨水,也绝非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摹。当榆野在暴雨中撑开那把从暗恋学长处“借”来的红伞,伞骨断裂的声响,如同命运齿轮的咬合,将她的心事与过往紧紧相连。岩井俊二用慢镜头将雨滴悬停在半空,每一颗水珠都折射出少女隐秘而细腻的情感。书店深处那个低头理书的背影,借书卡上被摩挲褪色的名字,以及令呼吸停滞的突然重逢……这些画面,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,缓缓展开在观众眼前。

导演对文学意象的化用,更是堪称精妙绝伦。榆野读《雪国》时睫毛的颤动,与墙上浮世绘中的落樱形成美妙的互文;她骑车追逐学长时的逆光剪影,让人不禁想起《挪威的森林》里绿子飞扬的裙角,充满了诗意与浪漫。当少女最终鼓起勇气,说出“你曾经是我的学长”时,背景音里的雨声突然消退,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这场准备了四年的告白,当她最终说出“武藏野大学是因为你才考上的”时,那一刻的坦然,已让这场暗恋超越了爱情本身,成为青春对命运的一次温柔反抗。

在电影学者马克·卡曾斯看来,《四月物语》本质上是对“无意义时光”的深情礼赞。榆野跨越1200公里来到东京的“壮766全讯白菜网”,在世俗标准下或许只是少女心事的投影。但岩井俊二却赋予这场单向奔赴以神性的光辉,榆野对山崎的情感,更像一场静默的自我觉醒。导演用极简的情节勾勒出希望的本质:人生最动人的奇迹,往往始于一个微小的心念。而榆野的“奇迹”恰恰就是她为爱孤注一掷的努力,这份努力本身,已让春天提前降临。

影片结尾处旋转的红伞,成为了解读全篇的密钥。伞骨断裂的缺陷美,暗合着青春的特质——不完美,却又充满无限可能。而伞面划出的圆弧,恰似时光的年轮,记录着榆野的成长与蜕变。那些看似徒劳的等待与追寻,最终都沉淀为生命的底色,成为了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。就像榆野反复擦拭的书架,在经年累月的触碰中,木质纹理早已浸润了无数个春天的温度与情感。

在这个追求及时反馈的时代,《四月物语》的珍贵之处,在于它保留了等待的尊严与美好。当四月的雨水再次漫过城市街道时,每个曾笨拙爱过的人都会懂得:有些奔赴不需要结果,其本身已是春天最圆满的形态。那些被雨水打湿的借书卡、未寄出的信笺、坏掉的红伞……最终都将在记忆的暗房里显影成永恒的光晕,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。我们也要一直相信:樱花会开,心里的少年会来,四月的雨终将洗净尘埃!(编辑/卿智辉)

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